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文章

張尹人 醫師介紹 Dr. Chang Yin-Jen

中暑刮痧《中國醫訊》疰夏纏人 中藥針灸可減輕不適


【本文刊載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出版之中國醫訊168期,2017/07】
文.圖/中醫部 醫師 張尹人

(先講結論,內容整理如下圖)



(圖片來源:Pexels圖庫 )

(正文開始,詳細說明內容如下)

一到夏天,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?全身莫名的不舒服、頭暈暈重重的甚至會頭痛、全身懶洋洋沒什麼力氣、心情煩躁抑鬱、容易流汗、食慾差不想吃東西、胸口悶喜歡深呼吸、午後容易有烘熱感、總是口乾口渴想喝水、嗜睡或是睡眠品質差容易醒過來……,而一系列症狀中,最明顯的就是疲倦無力和食慾差。
這些現象可能會讓你很困擾,卻不曉得該找哪一科醫師治療,就算做了相關的醫學檢查,檢查結果也都正常。這就是中醫學上特有的疾病:疰夏!(疰,音同「住」)。


無法適應暑熱是造成疰夏的主因

疰夏,「疰」有轉注和留住的意思,明顯好發在夏季,有一俗稱叫「苦夏」。疰夏算是一種季節性的病症,夏天暑熱下逼、地濕上蒸,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無法適應這種悶熱潮濕的環境,皮膚的汗液發散不暢,身體的散熱功能無法很快將熱排出,濕熱鬱積體內,影響脾胃運化水穀精微,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,因而食慾變差不想吃東西。脾氣虛清陽不升則會造成頭暈頭重,懶洋洋沒精神。


從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,這是身體無法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所造成的;從現代醫學來看,它屬於一種亞健康狀態,只要季節轉換成涼爽的秋天,種種不舒服的症狀就會消失了。但在確定診斷為疰夏之前,必須先排除感冒、腸胃炎、肝炎、懷孕的可能,並且其他醫學檢查亦無異常。


氣陰兩虛及脾氣虛弱者更易發作

由於體質比較虛弱者容易有疰夏的問題,所以疰夏較常見於年長者及小孩,女性的發生率通常也高於男性。另有兩種體質的人更易為疰夏所困,一是氣陰兩虛,一是脾氣虛弱,這兩種體質都對外界環境變動比較敏感,無法很快適應夏季的悶熱潮濕。


中醫認為外在環境的變動造成人體不適即為「外邪」,夏季常見的外邪有「暑邪」與「濕邪」。
暑邪:屬於陽邪,具有「升散」的特性。「升」是其致病特點,意即暑邪最易侵犯頭面並擾亂心神,患者會動輒覺得煩躁抑鬰;「散」是盛夏的火氣,具有酷熱的特性,使得人體容易流汗以散熱,汗出多則傷津耗氣,故常常口乾口渴想喝水。

濕邪:屬於陰邪,具有「重濁」的特性。沈重、重濁會阻礙體內氣機運行,氣機升降失常則氣機阻滯,氣機阻滯在不同部位則會產生不同的症狀,例如在消化道則食慾差吃不下、噁心想吐、上腹悶脹、腹瀉;在體表四肢則手腳沈重、全身無力懶怠;在胸口則會胸悶。
簡而言之,疰夏的病機就是人體内在氣陰兩虛或是脾氣虛弱,感受外在暑濕之氣,產生濕熱的表現。


中藥與針灸能疏通氣血改善症狀

當民眾出現疰夏時,可能會以為是中暑而喜歡喝涼茶或青草茶,希望能夠消暑,但結果卻適得其反。飲食過度寒涼會損傷脾胃功能,致使食慾更差也更加疲倦無力。此時建議朝「益氣養陰、健運脾胃、清暑利濕」的方向治療,常用中藥如生脈飲、清暑益氣湯、藿朴夏苓湯、藿香、佩蘭、砂仁、白荳蔻等等。針灸穴位常使用足三里穴、三陰交穴、合谷穴、太衝穴。足三里穴與三陰交穴可健運脾胃、幫助消化;雙側手腳的合谷穴、太衝穴合稱「四關穴」,可疏通氣血與調暢全身氣機。


筆者親妹於去年盛夏出現疰夏症狀,全身很不舒服、頭暈、頭痛、噁心想吐、無力倦怠,症狀持續1天,幾乎無法上班工作,西醫檢查沒有異常,返家後經筆者診斷為疰夏,為她針灸合谷穴與太衝穴後,不適症狀立刻減少8成,再輔以他穴治療,症狀完全消失。此個案僅供參考。


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hfih3yGTjmuQW9hOMcGD8lVKFFLL9FU1e-UQ0In1UrI-GAN0ZSC5PlO8YM7oVGqOLEs0sDP9xzc4ayAnrRqMFeJ7Gr18ej2dTwqh0iBAty1tuNea5MzRgFRUAOxigNWscwkNDu6I8K64/s640/%25E5%2590%2588%25E8%25B0%25B7.jpg


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LdhHjA87_gZVNfYRdCmDAprNeWr6krW5mlmSZo7l2eGERlBsWh-nzOTrcEu2NQ581HatfaOrz7W6JN_Y6iWR73XRHkj2LHItbVKKUESRAMCzzWkjqLtgZ716TeCjeb5x8g-4K7RZ2ZHk/s640/%25E5%25A4%25AA%25E8%25A1%259D.jpg
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Xs1C1gvMIEI8iwyHDvA9jWSsn-3aQaGUaZ83m2ZGVUyNLsCgeOzVWE2gv3gUNStnComMZkwIZyc2KTBB7aC6FvwhXPMl-BVZen7Elw93xRfyeFjZS8p9ims-sM8upcpeZ6kTbcmrIFqY/s640/%25E8%25B6%25B3%25E4%25B8%2589%25E9%2587%258C.jpg


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UzLQbSEihptvKNHGdGiyrowbE7rbOEM6XQ7l2x_vj5JPFXyEfDSvSs5Od-Mdw_HJs1mepeTzP1Ia-59biuSa8THFHMxn_f00ytlhr-Zut0ToQmC5qdNmbfJ2BkcjDUATOF-WBDid_lHs/s640/%25E4%25B8%2589%25E9%2599%25B0%25E4%25BA%25A4.jpg


預防疰夏的中藥食療與養生之道

建議每年一到夏天就被疰夏症狀困擾的民眾,在夏季來臨前就要提早預防。體質為氣陰兩虛的人,平時可服用「生脈飲」,生脈飲含有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等中藥。本院中醫部研發的「生脈益氣飲」藥液包,有益氣生津、強心潤肺的功效。
體質為脾氣虛弱的人,平時可服用「四君子湯」,四君子湯含有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中藥,有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;亦可吃些「四神湯」,四神湯含有茯苓、淮山、芡實、蓮子等中藥,是一道常見的藥膳食療,有健脾利濕的功效。


《黃帝內經.四氣調神大論》:「夏三月,此謂蕃秀,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,夜臥早起,無厭於日,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」提醒我們夏季的養生原則就是順應大自然的天氣變化,作息時間隨之調整,不要因為高溫炎熱就急躁發怒,應保持平心靜氣和樂觀向上的精神,就好像樹木一樣地旺盛堅實。
除了作息與情緒需要調整之外,民眾在盛夏還要補充適當的水分,飲食宜清淡,不要吃太生冷或太燥熱的食物,才能有個美好的夏日時光。

【本文章僅提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】


最近熱門文章

懷孕可以泡澡/泡腳嗎?精油與入浴劑如何選擇?(上)

「耳神門穴」─讓您睡得好、心情好!

更年期保健食品比較:DT56a芙婷寶/芙嘉寶/芝麻明EX/蜂王乳+芝麻明E

懷孕可以泡澡/泡腳嗎?精油與入浴劑如何選擇?(下)

失眠三要穴─神門、內關、三陰交─改善失眠的穴位按摩保健

門診掛號預約

產後會陰痛 坐浴效果好

夜尿 中醫 台中門診

《康健雜誌》美顏針:中醫美顏術 緊膚膨潤好氣色 針完即有感

《中國醫訊》胎位不正嗎?艾灸至陰穴有助轉正